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43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措施:(中国共产党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
1.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了各阶层人民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出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和地主阶级联合抗日。
3. 游击战,运动战,反“扫荡”实
4.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躲过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5.开展整风运动:(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团结统一,为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革命全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中共七大(1945年春,延安)
(1)背景: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b.1944年起,敌后战场局部反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发展壮大。
(2)主要内容:
a.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
b.党的任务:发动群众,打败日本,建立独立,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背景:1945年5月,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苏联政府对日宣战。
1.8.15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2.9.2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争取到了最后的胜利
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事件: 1.“扶蒋反共”是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2.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资产阶级统治。
  ②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背景: 1.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2.1945.8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目的: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事件: 1.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汪若飞飞抵重庆。经过十几天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2.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内容: 1.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3.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4.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
但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意义:这是人民力量的胜利。共产党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如果发动内战政治上就陷于被动地位。
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6年初
内容:围绕政权和军队问题进行(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会议决定:A.改组国民政府。B.召开国民大会。C.实施《和平建国纲领》。D.整编全国军队。E.制定宪法
意义: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受到普遍的欢迎。但是,政协决议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这次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尝试也化为泡影。
  ③全面内战的爆发
1. 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国解放军大举进军,全面内战爆发了。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经过8各月,歼敌70多万。
2.1947年,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①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主攻方向: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1.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
2.陈赓、谢富治挺劲豫陕鄂边区
3.陈毅、粟裕进攻豫皖苏边区
三军成品字阵型,收复大量失地。
三大战役的胜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胜利意义:
①共歼灭和改编敌军154万,其主力基本被消灭。
②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江南地区奠定基础。
 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1、背景:
①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
②革命胜利后工作重心即将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
2、内容(毛泽东做重要报告):
①指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发展生产。
②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③规定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
④规定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⑤告诫全党保持优良作风。
3、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③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从国民党方面来看:
①政治:政治孤立,丧失民心;
②经济: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军事:军对厌战,士气低落;
④外交: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从中共方面来看--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五条):
①中共正确领导;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
③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建立中共领导的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⑤组织中共领导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五章: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①新中国的诞生及其历史条件
历史条件:85页
时间:1949.10.1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指挥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周恩来任总理。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2.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正确解放斗争
4.是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事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