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分裂(隋初): 意义——解除北方边患,北方民族纷纷归附(天可汗)
隋唐之交——强大(控制西域 阻塞丝路)
西突厥 唐太宗——征服高昌,置安西都护府
唐高宗——败西突厥,西突厥亡
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
经济生活 支柱产业是畜牧业
冶铁业形成独立手工业部门
突厥与中原有贸易往来(6世纪)
②回纥的变迁
兴起:受制突厥(7世纪初)
强大:归附唐朝 瀚海都督府都督(唐太宗)——设机构
统一:统一各部 骨力裴罗受封怀仁可汗(唐玄宗)——册封
助唐平叛:安史之乱 与唐和亲(唐肃宗)——和亲
更名:改名回鹘(8世纪后期)
瓦解西迁:新疆——维吾尔族;甘肃——裕固族(9世纪中期)
③靺鞨的发展
兴起:分布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强大:黑水与粟末
黑水靺鞨——设黑水都督府
与唐朝关系: 大祚荣建政,受封渤海郡王与忽汗州都督(唐玄宗)
粟末靺鞨——
政治(州县制)、经济(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④南诏的崛起
兴起:云南洱海(彝族和白族祖先)
强大:南诏强大,统一六诏(皮罗阁受封云南王)
经济:农业(复种制)、手工业(冶炼业 丝织业)
⑤吐蕃的统一
统一: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7世纪前期)
和亲——文成公主(唐太宗);金城公主(唐中宗)
与唐关系:
会盟——长庆会盟(唐穆宗)
⑥交往形式:
战争:唐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册封:骨力裴罗——怀仁可汗、大祚荣——渤海郡王;皮罗阁——云南王。
和亲:同回纥可汗和亲;文成公主、金成公主入藏。
管辖:在东突厥设都督府;设安西都护府;设北庭都护府;翰海都督;忽汗州都督;
交流:回纥人到中原经商和定居
会盟:唐和吐蕃 “长庆会盟”
(5)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隋唐的海陆交通:略)
①与新罗的交往:
隋朝——炀帝三征高丽
政治——新罗谴留学生(崔致远) ;参用唐制
唐朝: 经济——新罗坊 新罗馆;引入茶种雕版术制瓷
文化——设立国学,教授儒学
②与日本的交往:
政治——互谴使节(谴唐使);大化改新 参照唐制
经济——贸易往来(出土唐币 银币)
文化——文化交流(吉备真备 鉴真)
南亚——印度(天竺)
③与印度的交往:
政治——谴使赴唐,送来花树
文化——十进位记数法;玄奘西游(那烂陀寺) 义净浮海
④与东南亚的交往——马来半岛(赤土国)缅甸(骠国)
政治——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赤土国)
文化——骠国歌舞团访问
⑤与中亚的交往:谴使来华;名马、异药
⑥与西亚的交往:
政治——互派使节 国王求援(波斯)通使与唐(大食)
经济——开设波斯店
文化——造纸术西传(大食) 伊斯兰教传入
⑦与欧洲的交往:东罗马帝国(拂林)
政治——使节往来
经济——杂技、医术(东传)丝绸、瓷器(西传)
⑧与非洲的交往:杜环 索马里 唐三彩
(6)隋唐时期的文化
文化发展原因:91-92(略)
①科学技术:
雕版印刷术、火药、天文、医学、建筑。
②文学和艺术
1、文学:初唐诗人:陈子昂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最高成就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唐诗人:自居易 晚唐诗人:杜枚、李商隐
2、艺术:石窟艺术、绘画、书法、乐舞等。
第五章:五代、辽、宋、夏、金、元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①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东京。
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②中央集权的强化
1、目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措施:①集中军权。 ②集中行政权。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3、影响:①铲除藩镇割据基础,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②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③军队战斗力下降。 ④财政困难。
③科举制的发展
1、表现: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严格科举考试程序。
2、意义:扩大了政权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社会危机: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冗官、冗兵、冗费。
③农民的反抗斗争。 ④辽、西夏的威胁。
⑤改革目的: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②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1、庆历新政
目的: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核心:整顿吏治
内容:官吏考核、官员选拔、严肃政令
结果:改革派被排挤,措施被废止
2、王安石变法
时间:1069年,王安石主持。
内容:①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②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教育措施;③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