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初二历史教案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案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案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931  栏目:初二历史教案

标签: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案,
文 章来 源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然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三、教学方法:启发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
四、教具准备: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进而引入新课: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2、新课: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
2、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第一课的一些内容相对比。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近代史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法制的奋斗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辛历程,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此目可用问题教学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本目,了解本目有关内容。
思考: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
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
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它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
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本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述。
评论:你如何评价周恩来的外交?
3、总结:
本课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确定,为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也说明了我国已从人治走向法制,从专制走向法制的具体过程。从万隆会议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打开了国际封锁的外交局面。
六、作业布置:
活动、3
完成本课配套练
七、板书设计: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教
新中国第一步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 章来 源,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案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案》相关文章

tag: 中国   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二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二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