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418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⑷风俗习惯: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⑤“         ”⑥“          ”,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⑦             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⑧          。
〖解读〗如何理解剪辫子、不缠足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由于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也是在封建男权社会形成的畸形的审美标准,因此剪辫子、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就是进步是历史现象。
3.农村社会生活状况:广大农村仍然处于⑨          、        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⑩          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解读〗农村各种习俗变化很小的原因:A. 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的封闭、落后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B. 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
【填空答案】①西餐馆;②吃西餐;③欧式洋房;④中西合璧;⑤断发易服;⑥废止缠足;⑦反清革命;⑧简约文明;⑨落后、封闭;⑩传统的风俗习惯。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
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⑵20世纪50----70年代,①         、         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②         ,许多生活必需品要③         计划供应。
2.改革开放以来
⑴物质生活:1987年,中国人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④          。为了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政府倡导⑤“      ”工程。中国人的着装也从单一的款式走向⑥       化。为改善人民的住房状况,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⑦“       ”工程。
〖解读〗菜篮子工程:是指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
⑵风俗习惯:实行双休日后,⑧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⑨       、        、        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填空答案】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②比较拥挤;③凭票证;④温饱问题;⑤菜篮子;⑥多样化;⑦安居工程;⑧休闲娱乐;⑨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重难解析】
1.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演变及原因、特点。
⑴演变
物质生活方面: 
①环境——大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发生变化;
②服饰——断发易服;
男子:长袍马褂—西服礼服—中山装—列宁装(干部装)—休闲服
女子:旗装—旗袍—连衣裙
③饮食——西式餐饮出现并逐步为老百姓接受;
④居住——西式住宅不断增加
社会风俗方面:
①妇女解放——废止缠足、倡导婚姻自由
②婚丧礼仪——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③社交礼仪——西式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先生”、“同志”取代了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
④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⑵原因: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②历届政府的影响③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
⑶特点: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强;③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④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2.概述中国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演变。分析其原因。
⑴演变
物质生活:
①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统购统销,稳定了物价。
②改革开放以来:
  “吃”——1987年基本实现温饱;实施“菜篮子工程”
  “穿”——衣服人均拥有量大幅度提高,款式多样化
  “住”——农村住房不断更新并楼房化;1995年“安居工程”实施
社会习俗方面:
①取缔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反动会道门等丑恶现象
②废除包办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
③党和政府提倡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化。
④实行双休日,延长节日休假时间,休闲方式多样化;并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等社会新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⑵原因: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②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③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实行统购统销,稳定物价政策)  ④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⑤实行了改革开发政策
【易混知识】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前期大城市里逐渐取消“大人”、“老爷”称呼,代之以“先生”、“同志”;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用握手、鞠躬取代了跪拜礼。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清政府的大力提倡 ②中共的大力宣传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④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