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五、新情景设置
(一)
1、他诞生于1868年1月11日,按农历,属兔。他是17岁的秀才,23岁的举人,26岁的翰林。辛亥革命后,担任过南北两京政府的教育总长。1916年12月26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满打满算正好50岁。
2、他是安徽安庆人,生于1879年10月9日,也属兔。20岁刚出头,就以《安徽俗话报》为阵地,宣传反帝爱国。30刚出头,便出任民国政府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6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3、他生于1891年12月17日,也属兔。他属于庚子赔款的第二批留美生,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读农科、文科,主修哲学,兼修英国文学、经济还有政治理论等等。研究来研究去,忽然对“白话文”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率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4、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早年留学日本,1916年回国,1917年11月到北京大学上任,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是北京大学,也是全国第一个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5、他那时已经37岁,还没有开笔写小说,日常在教育部任职,公余研究古碑。1918 年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他的笔轻轻一抖,历史禁不住索索颤抖。
以上几个人物都与新文化运动有关,请判断其鼎鼎大名,并略述他们的壮举。
1、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礼聘人才,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2、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3、胡适,写有《文学改良刍议》。
4、李大钊,写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等,宣传社会主义。
5、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旧礼教。
(二)
蔡元培二三事
1、1916年12月22日,蔡元培从上海进京,26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其时,陈独秀为了上海亚东图书馆的业务,也到了北京,住在前门外一家旅馆。蔡元培得到消息,就效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再三再四地前往拜访,礼聘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那时电话没有普及,不能预先通知,为了确保抓住对象,蔡元培每次总是很早就从家里动身。有一回,蔡元培到了旅馆,陈独秀酣睡未起。茶房欲上前叫醒,蔡元培不让,搬了一张小凳子,坐在房门外苦等。如此诚心诚意地邀请,陈独秀显然被感动了。但他仍有顾虑:“我来北京,《新青年》怎么办?”蔡元培爽快地说:“那没有关系,把杂志带到学校里办好了。”
2、蔡元培主掌北大不久,读了当时只有24岁、中学毕业、在司法部任秘书的梁漱冥发表在《东方杂志》的一篇论文,就请他来北大讲印度哲学。梁自谦学浅,不敢应承,蔡元培反问:“你说你教不了印度哲学,那么,你知道谁能教吗?”梁说不知道。蔡元培就说:“还是你来吧!你不是爱好哲学的吗?我此番到北大来,定要把许多爱好哲学的朋友抖聚拢来,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可不来呢?你不要当是老师来教人,你当是合作研究,来学习好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梁漱冥还有什么好推脱的呢?
3、1918年8月,毛泽东等由湖南来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过了一阵,毛泽东决定暂时不走了,就留在北京,并且想在北大找点事干。他和同伴写信给蔡元培,诉说了自己的愿望,并提出,哪怕是当清洁工也行。蔡元培接信后,给李大钊写了一张便条:“毛泽东需要在本校求职,使其得以半工半读,请在图书馆内为他安排一职位。”毛泽东就这样进了北大图书馆。
看了以上几则材料,你有何感想?不妨一吐为快。
第二节 五四运动
一、新课导入
明朝时候,东南沿海一带常遭到倭寇的骚扰。
大将军戚继光为抗击倭寇,率兵驻守在福建福清县。这里面对大海,山峦起伏,山上有许多猴子。士兵们在山下操练时,常有猴子在山上好奇地观看,还模仿士兵的动作玩耍。
戚继光发现这一情况十分高兴,命令士兵们从山上捉来数百只猴子,将它们喂养起来并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猴子竟会模仿人们的操练动作去施放真正的火器。戚继光把它们组成一支听令行事的“特别队伍”。
这天,倭寇从海面向福清县进攻,戚继光乘敌人立足未稳,动用这支“特别部队”。他一面令士兵埋伏在敌营四周,设个包围圈,一面指令驯化的猴群操起火器,一齐扑向敌营,不一会儿,敌营内到处都布满了活蹦乱跳的猴子。敌军见这种情况还以为是猴子们在嬉戏呢!
突然,这支“特别部队”在攻击的号令下,同时将各自操持的火器施放出来。顷刻,大火四起,烈焰腾空,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们同时发起攻击,倭寇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便被全部消灭了。(摘自20xx年第10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之孙双武辑录的《动物参与的战争》)
上述故事中提到了“听令行事”、“攻击号令”,现在请问:戚继光用什么来发号施令?答曰:击鼓。古代两军交战,进军的时候总是以鼓声为号。这样的鼓我们叫它为“战鼓”。击鼓的人我们叫他为“鼓手”。古往今来,鼓的用途决不止于交战。古代谁若有冤屈,到衙门告状,要击鼓鸣冤。当要庆祝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敲锣打鼓。新文化运动我们叫它是“春雷”,而在这声春雷过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又响起了阵阵战鼓。这鼓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率先敲响的,接着就是工人阶级唱主角。他们忙着在爱国。同学们可能听出来了,这战鼓声声爱国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五四运动。
二、知识结构
谁为鼓手:青年学生、工人阶级、爱国商人、先进知识分子
鼓手壮举: 罢课 罢工 罢市 领导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尖锐
为什么要敲鼓 重要原因:民族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中国外交失败
敲鼓原因 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发展
为什么能敲鼓 内部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推动
外部影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