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417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2、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运动的先锋-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中心-北京
第二阶段:6月5日后,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上海
3、结果
经过全国人民的斗争,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
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7、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中办学校、建工会。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诞生的条件、中共一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诞生的意义。
1、诞生的条件:结合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和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分析,并回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来回答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
经济基础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2、中共一大的召开:关于中共一大的召开,学生掌握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之后,应该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的由来,并且简要介绍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后来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的质量,以此来维护它的先进性、革命性。
概况:时间: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地点:上海,后来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共有13个代表参加了会议。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的召开
时间:中共二大(1922年7月);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最高纲领:就是中共一大上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诞生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国共合作的条件、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合作实现的意义(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即可
1)、国共合作的条件和实现: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a、概况:1924年初,广州
b、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
c、影响: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归纳出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等主要内容即可。可以适当补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史实和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等史实。
概况:1926年7出师北伐,进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需要提醒学生掌握失败的标志和失败的原因。
1)、概况: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国民革命给中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4)、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历史功绩
(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
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处于不利地位。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南昌
3)、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汉口
2)、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
2)、秋收起义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有了改善。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性质:是代表工人、农民的民主政权,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政权,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中央政府、主席、宪法。(毛职位下降,主席,走下坡路。正确路线――错误路线)
2)、意义:在实践上为尝试建设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6、“围剿”与反“围剿”
1)、概况:从1930-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被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中共犯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错误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