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653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 一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
(4)据你看来,作者写作此诗的用意是什么?
根据小农经济特征,你认为怎样做就能使小农经济瓦解?我国小农经济何时开始瓦解?
3如何评价?
为什么历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着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朔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2 应有客户元佃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既德为己业,彼户欣然,于是茸屋植树,改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记》
材料3 民不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藉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4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易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总结:概括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
拓展巩固
10、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2分)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3分)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 (3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朱陈村
唐 白居易(772-846年)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管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请回答:
⑴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2分)
⑵“朱陈村”的婚姻状态有什么局限性?(2分)
⑶ 如何评价“朱陈村”的生产结构?(3分)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演变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
tag: 农业生产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