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415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经济发展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1979年凤阳一段花鼓词中唱到“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地区“家家生活变大样”的原因是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施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

      C.创办乡镇企业                   D.改革国有企业

    11. 下边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它反映的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2. 上世纪某一年,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人事部统计,当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也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中共八大决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内容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14.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从此,自1954年9月1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5.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就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16.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7.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1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农民签下这份契约,说明

      A.农民认识到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B.农民要求加强党的领导

C.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