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剑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学生探究】: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所知识说明其产生原因和评价。
(1)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原因:春秋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普及,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井田制开始瓦解。
(3)评价:
积极: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巩固国家政权。
消极:落后性:小农经济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了生产发展的因素。
脆弱性: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不稳定,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天灾,战乱,苛政会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模块链接】必修I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思考1: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与古代政治制度之间有何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完善发展就是奠定在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发展基础上。(一是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二是小农经济把农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思考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20xx年山东)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参考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
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以史为鉴】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1.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3.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4. 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5、政府应减灾减负
文 章www.quxue6.com
上一页 [1] [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