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187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小题4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隔绝曾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 以下是毛泽东对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的论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1)概括1840年后中国社会主要变化,说明马克思论述的正确性。(2分)
(2)毛泽东的两段论述是否矛盾(1分)?为什么(3分)?
(3)综合材料1、2,应如何全面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后果和影响。(2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谕到,该夷商等速即遵照,将趸船鸦片尽数缴官。……不得丝毫藏匿。一面出具夷字甘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等字样。……此后照常贸易,即不失为良夷,且正经买卖,尽可获得致富,岂不体面? ――引自《林则徐集》
材料二 窃以为封闭禁海之策,一以绝诸夷之生计,一以杜绝鸦片之www.quxue6.com,虽若确有把握,然专一国贸易与概断各国贸易,揆理度势,迥不相同。 …… 现将未犯法之各国夷船,与英吉利一同拒绝。……未免不分良莠 ……自英夷贸易断后,他国皆欣欣向荣, ……此中控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 ――引自《鸦片战争•林则徐上书》
(1)在材料中林则徐将外国人称为“夷”,他为什么这样用词?(2分)
(2)材料一中指出林则徐对待鸦片与贸易的态度。(2分)
(3)材料二中林则徐同意断绝“英夷贸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据以上材料指出林则徐在对外政策上反对什么?主张什么?(4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为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摘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绵织品出品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位。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就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过唐吉诃德化了。”
一一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访华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同一封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分)
(3)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三中“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意。(2分)
(4)综合以上信息,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4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外国战争(指鸦片战争)出人意外的结果乃是中国之开放,如今,倘此次革命将推翻偶像之崇拜而开放门户,使(基督教)福音得普遍传播于全国则其结果岂非同样奇妙耶?” —— 美国牧师罗孝全:《洪秀全革命之真相》
tag: 中国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