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专题37 中国古代、近现代区域历史整合,
文 章
www.quxue6.com 专题37 中国古代、近现代区域历史整合
1. 东南区域:突出长三角和台湾。春秋:吴越先后在南方称霸;南方象牙、东方鱼盐在中原市场交流。秦统一越族后,在当地设郡县,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汉朝,华东、华南地区越人总称百越,到魏晋南北朝完全汉化。温州称东越,两广称南越。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广东是两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六朝时期,江南迅速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三吴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南方盛产青瓷,商业相对活跃。隋朝开通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贯通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是我国古代南北水利交通的大动脉, 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隋唐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放便商船航行不绝。扬州、益州是长江流域东西两商业中心。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各国商人在此云集。唐后期,扬州的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成都物产富饶,素有“扬一益二”之称,高考工商业地位重要。明朝中后期,高考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纺织业兴起,在江南发展成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地出现了。高考
近代: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中英《南京条约》、高考《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高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变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李秀成进攻上海不敌,退回苏州;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防御战受挫。洋务运动前期,曾国藩创立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创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福州船政局;后期,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就不可能走向富强。但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洋务企业刺激和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兴起,有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中国资产阶级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而产生。高考《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时代特点。高考
整合在上海发生的重要事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五卅运动、三次工人武装起义、高考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与国民政府《淞沪停战协定》、高考 “八•一三”事件与国民政府被迫抗战、淞沪会战与上海沦陷;上海解放、建国后,开展“银元之战” 高考和“米棉之战”、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改革开放的新上海和取得的伟大成就。高考
台湾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元朝设澎湖巡检司、1624年荷兰入侵、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1885年设行省。回归之路曲折:《开罗宣言》、高考《波茨坦公告》的发表与实施,中美建交的三个公报,1971年联大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高考80年代初,高考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问题由来:国民党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高考外国反动势力推行“以台治华” 高考战略;高考李登辉、陈水扁的分裂路线。高考
2.东北地区:掌握唐宋元明清少数民族的变迁、政治制度、各民族的交往和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管辖机构的变化尤为重要。8世纪前期,黑水靺鞨正式纳入唐朝版图,唐设黑水都督府,任其首领做都督。开元初,大祚荣受唐为渤海郡王,辖忽汗州,渤海也正式纳入唐朝版图。元设辽阳行省。明设努尔干都司。清设黑龙江将军辖区、吉林将军辖区和盛京将军辖区。高考自清以来,西方列强对这一地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如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尼布楚条约》签定、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残暴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野蛮掠夺,将沦陷区变为其原料基地;文化上推行奴化,以实现其同化政策。其目的是为灭亡中国,发动更大范围的战争,为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准备后方基地并以战养战。新中国建立,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经历了建设、发展、滞后、振兴的过程。归纳“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经济建设的成就。高考
3.西北地区: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丝稠之路开辟具备的条件: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疆域辽阔、国力强大;匈奴威胁解除后, 汉与其它各民族和睦相处;丝稠业发达;汉武帝的开拓精神和张骞等不辱使命的探险精神。其意义在于: 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诸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的铁器、丝稠、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技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 佛教通过“丝稠之路”传入中国。)班超重新经营西域、高考班固出使大秦、两汉与匈奴、回纥和西域各族联系;唐朝与突厥、回纥的关系;高考北宋与辽、高考西夏的对峙;蒙古兴起与成吉思汗征伐战争,蒙古军队向西一直打到中亚、高考俄罗斯,向南达到印度河流域。少数民族内迁和黄河流域汉族徒至边地;高考明清与蒙疆的关系;鞑靼、瓦剌先后接受明封号,后期淹答汗与明修好,高考封贡互市,兴建呼和浩特城;清初粉碎漠西准葛尔部分裂势力和回部贵族叛乱,高考分别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北路与新疆;土尔扈特部东归;抗战时期的太原会战、昕口之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打击东突恐怖分子。高考
4.西南地区:西南各族自两汉至明清没有太大的迁陡和变化。梳理唐元明清与西藏关联的知识,姻亲交往、设宣政院、僧官制度、册封制度、派驻藏大臣;明清对西南少数民族加强统治的措施,设宣慰司、土知府;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平定三蕃;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祖国大陆实现统一,1959年西藏和平改革,废除农奴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康藏公路;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高考
5.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山西、安徽六省。突出长江中游地区。归纳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诸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取得这一成就的动因。农业:秦汉的中原是产粮区,秦开灵渠,连接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与洞庭湖联成一体成为主要的运粮通道,汉水长江成为主要的交通网(在大运河开通前)。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成为主要产粮区。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得益于新农具和新的耕作方式的开发,曹魏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犁耕法提高了耕种效力;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隋唐时期,大运河得以开通,中游承东启西,江南地区成为主要的粮食产地。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南移完成。商业在唐后期,出现了“扬一益二”的现象,到明清,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市镇也蓬勃兴起。高考
[1] [2] 下一页
,专题37 中国古代、近现代区域历史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