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史(下),
“分则两伤”: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要在中国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1927年后的国民党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两党的性质、立场、纲领、前途等都是不同的。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方针,成为国共内战的根源,共产党要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的问题。为此,国共势不两立,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令人痛心。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红色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会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但是,我们应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
“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就没有各阶级、各党派的前途和利益,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独立统一,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正因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从国共关系的历程中我们得出的基本经验是:过去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因此,今天积极推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和海峡两岸的统一,对国共两党和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有利的。国共两党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几十年来,国共两党寻求大同时,就出现合作;强调大异时,就发生斗争。正确处理大同与大异的关系,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和祖国的前途。“一国两制”就是“求同存异”的经验在当今条件下的体现。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蒋介石的立场开始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是在
A、中山舰事件后 B、整理党务案后
C、四一二政变后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2、1928年4月,国民政府又一次“北伐”,其实质是
A、完成国家统一的革命事业 B、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进步斗争
C、完成1926年北伐的未竟事业 D、新旧军阀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斗争
3、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南京政府成立 B、宁汉合流 C、东北易帜 D、蒋介石改组南京政府
4、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基本上摧毁了军阀统治的基础 B、使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C、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D、使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军队
5、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自卫宣言》,宣称:“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这表明国民政府
A、决心收回东北三省 B、公开表示自卫抗战
C、主张全民抗战 D、要求国共合作
6、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对战胜外敌缺乏信心 B、以“必先安内”掩护“不抵抗”
C、向帝国主义妥协 D、维护其反动统治
7、在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始终未放弃抗日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反对投降 B、英美支持抗日
C、日本未改变灭亡中国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反击
8、抗战期间,蒋、汪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
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
C、爱国力量与汉奸势力的矛盾 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的反映
9、抗日战争阶段,蒋介石的政治态度表现出两面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美对日本侵华的态度 B、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C、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10、下列哪两次会议在确定专制独裁方面有直接的继承性
A、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五届五中全会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1946年秋“国民大会”
D、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秋“国民大会”
11、1947年,国民政府解散民盟的真正原因是
A、民盟与中共一起组织武装参加人民解放战争
B、民盟企图推翻国民党,取代其统治地位
C、民盟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
D、民盟已失去利用价值
12、官僚资本在抗战时期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