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12 浏览次数:175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1、关税同盟:(1)内容:①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②对外建立起共同的关税税率(2)作用: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大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到1980年,欧共体成为超过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
2、共同的农业政策(1)基本原则:①是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②共同体优先,即进口或出口首先面对成员国;③是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2)作用:①极大地推动了成员国农业的发展;②协调了各国的利益,加强了成员国间的联合;③为更多共同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个政策成为一体化深化的起点。
3、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欧共体还着手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
4、统一的大市场(1)建立过程:1985 年,欧共体进一步提出建立没有内部边界的统一大市场,实行人员、商品、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1993年,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2)作用:欧共体大市场的启动,缩小了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差距,大大促进了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为欧洲实现经济政治等方面更高程度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二、欧盟初具规模:
1、背景(条件):欧共体成立以来的一体化建设(尤其是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大大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缩小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而为欧洲联合的进一步深化,实现政治等方面更高程度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2、成立:(1)签约: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确立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 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提出欧盟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等。(2)成立:①
3、发展和壮大:(1)欧元的诞生:①过程:1995年将欧洲单一的货币定名为欧元——
三、意义
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盟各国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起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有利于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平与稳定。欧洲一体化反应了20世纪下半期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它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
1、成立原因:东南亚地区区域辽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相互冲突时有发生。东南亚国家逐渐认识到,只有走向地区联合,使东南亚地区凝聚成一个整体,才能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才能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和平、进步和繁荣。欧洲一体化的成功实践,大大增强了东南亚各国组建自己的区域性联合组织的信心和决心。
2、成立: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外长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3、发展进程:(1)1976年,东盟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正式将政治合作列入联盟合作范围,并就经济合作指定具体原则,同时加强组织的联系。此次会议标志东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冷战”结束后,东盟区域化进程加快。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东盟。(3)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20xx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4、意义:(1)东盟建立以后,在成员国中逐渐培养起“东盟意识”,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2)东盟以东南亚国家的整体形势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积极维护自身利益。(3)东盟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1.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②欧共体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起步。③美国不能无视世界潮流,加拿大、墨西哥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三国酝酿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发展各自经济的内在动力是他们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的根本原因。
2.成立:1992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三国之间是贸易伙伴关系。
3.合作领域: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三国经济形成互补,其中美、加主要出口技术密集行产品,墨西哥主要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性产品。
4.评价:
作用——①三国经济的互补性扩大了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三国的经济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美洲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问题——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对欠发达的墨西哥造成民族工业受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