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105次 栏目:小学音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牧歌》
唱:《放牦牛的小卓玛》
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3、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歌》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师: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7、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8、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9、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10、比较两句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11、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12、师: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13、欣赏《牧歌》
a、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c、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d、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e、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二、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
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
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
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
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
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
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
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
e、生完整跟琴唱。
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tag: 音乐 小学音乐教案,小学音乐教案大全,免费教案 - 音乐教案 - 小学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