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三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五

初三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五

12-26 23:27:47   浏览次数:392  栏目: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答题技巧,http://www.quxue6.com 初三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五,

  4、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5、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6、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7、思贤如渴:也作“求贤如渴”像口渴思饮一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急迫。

  8、度德量力: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人。

  9、不可胜数: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10、犬马之劳:古地臣子对君主常自比犬马,表示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先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人物形象】

  诸葛亮:才能非凡,目光长远,洞察时局,远大抱负,不趋炎附势

  刘备:真诚待人,礼贤下士

  【文眼】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入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上一页  [1] [2] [3] 

,初三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五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