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842次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七)道德模范
背景材料:双百人物、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长江大学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钱学森。
典例分析
材料一 20xx年9月21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发布《关于表彰第二批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决定》称,经群众推荐、审核公示和群众投票、评委评选等程序,裴春亮等5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材料二 20xx年9月14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李长春出席座谈会上指出: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自我教育活动。亿万群众参与,让“双百”充满生机和活力。从提名到投票,全国参与评选活动的人次已经超过1个亿。“双百”人物虽然身处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要努力学习英雄模范、崇尚英雄模范。
材料三 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萨布利亚•坦贝肯、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朱邦月、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等被评为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今年有7000多万人参与投票。20xx年2月12日晚上,一位参与过投票的学生在看完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后在日记中写: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的故事再次让人泪水充盈,高尚的精神让人心情激荡,我是含着眼泪看完节目的,《感动中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材料四 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居住了20年。这期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他说“祖国已经解放,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的品格成就了他的科学,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的“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从评选到颁奖有什么文化意义。
(4)结合材料四说明才智与品格的关系。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的发展与社会意识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必须加强道德自身的建设;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①文化的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双百”人物评选,使广大人民群众把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充实和发展,使民族精神不断吸纳时代精神,使时代精神不断融入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双百”人物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一次次升华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笔新的宝贵财富。
③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开展第二批全国道德模范和“双百”评选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精神等,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3)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素养;有利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4)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八)保护文化遗产
背景材料:五台山申遗成功、圆明园海外寻物、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
典例分析
材料一 20xx年6月26日,中国的五台山被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已达38处,名列全球第三。9月28日至10月2日,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南音、藏戏、玛纳斯、花儿、呼麦等2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非遗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xx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xx年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他们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