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新课程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3)

新课程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3)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605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新课程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3),
文 章www.quxue6.com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3)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历史回眸一、侵华日军的暴行
  1.发动军事进攻
  (1)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
  (2)1933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默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冀东为“非武装区”,华北门户洞开。
  (3)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4)1937年?月,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5)1937年8月,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随后占领上海、南京、济南、太原等地。
  (6)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10月,广州、武汉失守。
  2.制造大屠杀:先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3.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进行民族革命战争。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从1936年开始,中共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3.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中奋起抗日,后来,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4.1933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5.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使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6.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多次战役,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则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开辟了敌后战场。
  3.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组织了枣宜会战等,继续抵抗日军进攻,制造了包括皖南事变在内的反共摩擦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进行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2.1944年,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丧师失地。同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3.1945年?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开始。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不是偶然发生的。中国东北是日本重要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市场、农业和重工业原料供应地。日本统治者视中国东北为其“生命线”。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上确立了先占领中国东北、内蒙,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决意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限制日本独占中国的华盛顿体系,加紧推行既定的“大陆政策”,试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第二,促使日本在1931年“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的内部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统治集团急需利用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困扰。板垣征四郎在《关于满蒙问题》的讲演中宣称:“打开我国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发展。”发动对外战争成为日本政府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转移人民斗争视线的“反危机”措施。第三,日本在1931年9月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外部因素是时机有利: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在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中国;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正在南方集结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日本帝国主义趁此“良机”发动了蓄谋已久而又迫不及待的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比较
(1)相似之处:战争爆发时两国的形势均是敌强我弱;战争爆发时日本都足采取了先制造事端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方式;侵华过程中手段残忍,制造了大屠杀;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
  (2)结局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全民族抗日战争,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从领导方面来看,中日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避战,求和妥协,这是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日。从民众方面看,清政府压制人民的抗日热情,并阻挠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从战略战术上看,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以致坐失良机,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和战争的彻底失败;抗日战争中,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分别开展阵地战和游击战,并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进行持久抗战,最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从国际环境来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华采取支持或默许的态度,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的抗战得到了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时空隧道1 中外各派政治力量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材料一: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臭名昭著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陕西省发生的张学良部兵变紧密相联,这也绝非偶然。——苏联1936年12月《真理报》评论
  材料二:英美的舆论,虽对捉蒋表示不赞同,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苏联《真理报》两次评论,对西安事变等同两广(倒蒋)事变一样。 日本说苏联造成,苏联说日本造成。双方对事实的实质,都有抹杀。

[1] [2] [3] [4]  下一页

,新课程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3)
《新课程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3)》相关文章

tag: 课程  历史  战争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