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王安石变法,
5.王安石大力推行青苗法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徭役繁重 B.高利贷盘剥
C.“冗兵”与“冗官” D.“积贫”与“积弱”
6.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7.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不包括
A.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B.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
C.设明法科 D.首创武举制度
8.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① 青苗法② 募役法③ 农田水利法④ 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0.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与唐代的“庸”相似的是
A.农田水利法 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马法
11.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12.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13.王安石推行的旨在强兵的措施有
① 均输法②市易法③ 保甲法④保马法⑤将兵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4.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免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得到保证
15.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6.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收效最大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18.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市易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
材料二 (王安石)原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以上材料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和“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目的。
答案:(1)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2)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20.试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是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全面改革。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标要求】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命运
(二)积贫局面的改变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前后实行十几年,这是统治者为摆脱社会危机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造就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四).变法的局限性
1变法的局限性
(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的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
(2)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可是一旦执行不善,变法过程中就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就会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