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王安石变法,
2.新法的变质:
元佑更化后新法淡出历史舞台,1093年哲宗亲政后虽有志于恢复新法,启用变法派,但是到徽宗时新法成为聚敛的工具。原有的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五.失败原因:
(1)这场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改革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激烈的反对;
(3)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死去;
(4)变法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六.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七.经验教训及认识
1、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
2、认识:
(1)变法的不足:(局限性)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2)变法的进步意义:(进步性)
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谈谈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
(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③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果不同: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3)认识: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②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古代中国史规律总结
1、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1)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2)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
(3)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4)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5)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6)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2、文化发展的共同原因:
(1)继承性因素:前代文化成果的继承
(2)社会环境因素: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社会大治(社会安定必然导致文化繁荣、兼收并蓄如两汉隋唐)或者社会大乱(社会动荡必然导致思想冲突激烈、变化多端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3)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5)文化交往因素: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交往是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具有补充和推动作用)
(6)群众作用:人民群众尤其是杰出文化人的努力
(7)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条件)
3、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
(1)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2)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3)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4)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4、中国古代得以统一的原因:
(1)经济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2)政治制度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防止地方叛乱
(3)文化因素:中国统一的文化传统(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4)群众作用:民族融合的不断加深,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加强,人民渴望统一
(5)个体作用:一批杰出人物的个人贡献
(6)地理环境因素: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而集中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
2.宋神宗死后,废除新法的北宋宰相是
A.文彦博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司马光
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使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被清丈出来的是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
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
5.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 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6.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7.有利于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措施有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