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
2.课文注释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鼎堂。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1921年回国,与郁达夫等人发起建立著名的文学团体“创造社”,并出版诗集《女神》。1924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著作。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所著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总结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经验。所著《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对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思想家,颇多创见。1949年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建国后,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交的见解,为史学界所重视。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等职。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四届常务委会,二、三、五届副主席。对发展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来自科技战线各个方面近六千名代表,济济一堂,交流经验,检阅成绩,讨论规划,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国科学界的一次空前的盛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基本原理,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充分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明确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强调在我国造就更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的必要性,驳斥了“四人帮”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破坏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种种谬论。对于学术上的不同见解,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科技事业中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是对科学教育工作和知识分子问题上又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等等,为我国新时期制定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制定了《1978年—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的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863”计划从国情出发,从长远考虑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充分分析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优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下列目标:1.在几个最重要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为本世纪末特别是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2.培养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3.通过伞型辐射,带动相关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4.为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奠定比较先进的技术基础,并为高技术本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5.把阶段性研究成果同其他推广应用计划密切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实施过程中,国家陆续将通信技术、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HJD04E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和海洋技术纳入“863”计划,并将海洋高技术作为“863”计划的第8个领域。目前,“863”计划共有八个领域、20个主题。“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增强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实力,使我国在当今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主要高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阵地。同时,通过及时推动阶段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技术辐射,“863”计划为我国生物工程、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农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星火计划
1978年以后,我国城乡经济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异常活跃。但随着乡镇企业发展,一些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如乡镇企业的规划布局产品方向问题,市场信息问题,原材料能源消耗问题等等,人才缺乏。为扭转这种状况,振兴乡镇经济,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创造新的方法,为地方和农村吸引人才。1985年5月22日,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国家科委把这一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开发计划,简称为“短平快”项目,并拟名为“星火计划”。8月,国家科委再次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实施“星火计划”的请示》,得到国务院批准。星火计划的: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引导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内容是:(1)支持一大批利用农村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先进适用的技术项目,建立一批科技先导型示范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为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作出示范;开发一批适用于农村、适用于乡镇企业的成套设备并组织批量生产;培养一批农村技术、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农村规模经济发展。(2)星火技术密集区: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按照星火计划的宗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综合集成,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产业的产品结构合理,经济、科技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农村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示范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星火计划扩大实施规模和效益,在单项开发、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示范区。(3)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依靠科技进步,为科学技术大规模进入农村,与农村经济密切结合发挥了先导作用。开发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并能带动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区域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和作用的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1995年底,全国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66736项,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县;已经完成的星火项目为35254项,占立项总数的52.9%;星火计划总投入为937.6亿元。1995年全国星火计划实现产值2682.7亿元,实现利税473.9亿元,创汇88.9亿美元。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等等。星火计划的实施还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