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钱学森
钱学森,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主攻航空力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下深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在航空高速动力学和喷进推进方面的突出贡献,曾给予高度评价。1945年,美国国防部和空军部颁发给他“国家服务优等勋章”。1946年底,回国省亲。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1年4月26日,在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席卷美国的情况下,美国司法部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判决钱学森驱逐出境(这一判决并未立即执行,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才获准离境)。1955年,钱氏一家四口终于回到祖国。钱学森回国后在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1956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与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副院长、院长。1965年1月,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任副部长。1968年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此后,历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等职。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他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在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化学流体力学、工程控制、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等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1954年他在美国出版的《工程控制论》(英文版),是开辟这一领域的最早权威性著作之一,曾获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攻关和试验工作,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的专著有《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1943年他和美国F•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
3.插图说明
《秦山核电站》
位于浙江嘉兴海盐的秦山镇,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从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1993年,全年负荷因子为66.21%,提前两年达到机组设计负荷能力。1994年4月机组进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13日通过了国家竣工验收。1998年第四次换料检修中对反应堆吊篮下部支撑构件进行了技术改进,于1999年9月重新并网发电。到20xx年8月,秦山核电站发电超过200亿千瓦时。
《大亚湾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从法国引进的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核电站为压水堆型,两座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共180千瓦)的机组。核电站位于深圳特区龙岗区,毗邻港澳。1987年8月7日,主体工程浇灌第一罐混凝土,一号机组于1993年8月并网,1994年2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二号机组随后投入商业运行。到20xx年底,大亚湾核电站累计上网电量已有一千二百多亿度,其中近七成输往了香港。
4.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编辑组,1991年版
《中国科技之最》梁富强、李春荣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英),科学出版社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 “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1.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比较。
2.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问题探究 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春天的信息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比较
春天的硕果 “双百”方针的贯彻: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之争、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情景再现
影视赏析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
“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由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较丰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讨论、辩论、文艺作品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本课引言是由一幅照片和文字说明两部分内容构成,突出表现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双百”方针的提出给科学和文艺领域带来的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问题二、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双百”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抛弃苏联错误的东西,走出自己的建设道路来,这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在《论十大关系》中,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