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268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第25讲 日本史
知识梳理
一、19世纪中期
经济:城市、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
政治: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全面危机,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推翻封建统冶,建立阶级与地主阶级联合政权,标志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经济:在政府推动下,工业革命进入高潮,并向垄断过渡。
政治:确立近代天皇制,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对外:扩大对朝鲜、中国的侵略。
三、1929年至1945年
经济: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激增,农民破产。
政治:工农运动高涨,阶级斗争尖锐,法西斯专政建立。
对外:打破华盛顿体系,疯狂对外扩张。
四、二战后
经济:由经济恢复到50-70年代的快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政治: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但并不彻底。
对外:由唯美国马首是瞻到希望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重点解读
一、日本经济的两次腾飞
(一)时间:第一次——19世纪末;第二次——20世纪50、60年代。
(二)原因:
1.第一次腾飞原因:①社会改革消除封建主义残余;②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③发展外向型经济;④重视科技、教育,培育人才;⑤美国的军事订货。
3.共同原因:①社会改革;②利用外资与技术;③重视教育。
4.启示:①继续深化改革;②引进外资与技术,但要注意科技创新;③走和平发展之路。
[例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有利条件是
A.扫除了封建落后因素
B.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C.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D.在朝鲜战争和越战中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
第26讲 俄国史
知识梳理
一、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1.原因: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2.内容: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农奴以高额的代价赎回土地和人身自由。
3.实质: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
4.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俄国过渡为资本主义国家。
二、19世纪至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要依靠外国,土地依然主要掌握在地主、贵族手中,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三、一战前后的俄国
1.战前:俄奥争夺巴尔干的矛盾成为欧洲主要矛盾之一,分别于1892年和1907年与法英结盟,形成三国协约。
2.战中:在东线对抗德奥联军昕俄国夏季攻势挫败奥匈,支援了西线,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战争。
3.战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先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如: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1922年成立苏联等。
四、二战前后的苏联
1.战前: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集制。
tag: 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