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268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2.战中: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成为二战中对抗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3.战后:战后初期,苏联成为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在美苏两国的共同的主导下,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改革,但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深蒂固,加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
五、当今的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很大恢复,成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的一员。
重点解读
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评价
历史功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水平,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全国性的统一计划管理,并为这种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②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它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集中使用、统一调度,确保实现国家主要的经济战略目标。③它创造了不受西方经济危机干扰、大大超过资本议的发展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后来足以粉碎法西斯的强大工业基础。
严重的弊端:①单一的公有制对后来经济的发展起了负面影响。②指令性计划经济实质是一种产品经济,它与商品经济对立,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③国家集中过多,控制过死,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④单一的计划,容易产生主观主义,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这些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在和平建设时期,越来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例1] 20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
①沙俄    ②苏俄      ③苏联        ④独联体      ⑤俄罗斯
A.①②        B. ②⑤       C. ②③           D. ③④
二、赫鲁晓夫改革原因、概况及失败的原因
(1)原因: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如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概况:首先进行农业改革,如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然后进行工业改革,如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等,取得一定成效。
(3)失败原因:①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根本原因)。②改革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③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④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也阻碍改革的进行。⑤1964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直接原因)。
[例2]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专用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计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文 章www.quxue6.com

上一页  [1] [2] [3] [4] [5] 

,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