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战争和平与建设和谐世界

2017届高三历史战争和平与建设和谐世界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414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战争和平与建设和谐世界,
②70年代以后,联合国逐渐摆脱补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第三世界国家兴起。
③90年代代末期,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遭到了挑战。
历史作用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政治组织,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和借鉴,②为后来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①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
②联合国的诞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4.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主要战争 经过 结果及影响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3年宣告结束。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是“冷战”的产物。
越南战争 1961年美对越实行“特种战争”。 1964实行“局部战争”。1973年结束。 是美国对越南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东战争 从1948到1982年共进行了五次中东战争,战争双方都是中东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 如今中东问题仍是国际关系的焦点,由于其牵扯到领土主权;中东问题和平解决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印巴战争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后到1971年共进行了三次印巴战争。 原东巴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
两国长期保持着庞大的军备,南亚次大陆局势持续紧张。
两伊战争 1980年9月战争爆发;到1987年,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伊宣布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 1991年1月,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到4月结束。 “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伊拉克
战争 ①20xx年3月美国发动,5月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结束。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用构成严重挑战。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5.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时期 特点 原因 事件
  美国 苏联 缓和 紧张
  政策 原因 政策 原因  
60年代末至70年代 苏攻美守,先缓和后紧张 尼克松主义 经济困难,越南战争。 进攻战略 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美国。 尼克松访苏;欧安会的召开和《赫尔辛基宣言》。 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对抗再起。
80年代 美攻苏守,逐渐缓和 从卡特主义到里根的“以实力求和平” 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从强调缓和与合作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经济困难,陷入阿富汗战争。 美、苏领导人频繁会晤。美苏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80年代末90年代初 美苏争霸终结 苏联解体 ①1989年东欧巨变
②1990年德国统一
③1991年苏联解体
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史时期 基本方针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三大政策 A.新中国初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B. 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D.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   ①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③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发以来的外交活动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①国际交流与合作;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④ 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和维和行动。


【重点知识点拨】
1.二战中召开的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背景 主要内容
开罗
会议 1943.11 美、英、中 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 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是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 1943.11.~12.1 美、英、苏 同上 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1945.2 美、英、苏 德国败局已定 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确立战后世界秩序。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底~8月初 美、英、苏 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 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无条件实施。

2.关于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是一次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通过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又称巴黎和约,创设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形成了英、法主导下的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德十分苛刻的和约。一方面,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一个妥协,帝国主义的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与和约得到暂时的解决。另一方面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尔赛和约》已经在国际关系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有力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护了二十年的世界和平,为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但也在大国瓜分世界的基础上,带有强权色彩,如未能将民族自决权原则广泛应用到欧洲以外的地区,任意宰割战败国等,为新的世界动荡埋下了隐患。之后通过的《 日内瓦议定书》、《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们的主要缺陷和不足之处是缺少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因此实际上起不到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战争和平与建设和谐世界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