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复习,
C.削夺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D.较好地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7.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8.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9、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
A B C D
10、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爽手里收回台湾。
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1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2.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具体表现在
A.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B.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官员
C.皇帝由此可避免政策失误 D.皇帝不受制约地裁决一切军政大事
1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4.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
五位 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 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2)材料二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3)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特点?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16.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l: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1: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1:911
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材料二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图3 清朝军机处内景
②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