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279次 栏目: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1.请同学们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我们的家乡阿城。4个组分别以阿城人物、景色、经济、文化为主题制作幻灯片。小组共同完成作品,组长进行分工,所需信息可到网上搜索。(分工:可参考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三个环节进行)
2.组长合作把4个幻灯片合成1个,成为一个全方位展示家乡的作品,每组派导游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家乡。展示后各组根据完成情况进行互评。
1.明确任务,组长根据组员特长分工,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2.观看演示,体会劳动成果,欣赏美丽的家乡,相互评价完成情况。
1.感受劳动分工的优越性,整体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队协作的意义。
2.通过观看,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加深了热爱家乡、改变家乡的情感。通过互评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
反
馈
归
纳
借学生在相互欣赏、评价时进行课堂小结,找几名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教师强调:要创作一个自己满意的演示文稿时,除了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得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学们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体会如何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散思维,探索创新,完成好的作品。
归纳总结新知,鼓励学生协作创新。让学生明白,创作一个好的幻灯片应具备的条件。
自评:设计上追求创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理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知识的传授上,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课的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欲望。
2.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活动设计,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3.在评价方式上,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上的评价,忽视情感、态度、行为变化的倾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时通过“展示课件”这一活动表现出来。
4.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变革,努力创设一种“探究—创新”式的教学情境,完成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要自然而然地由“传授者”改变成探索式学习的“推进者”和“导学者”。
点评:本节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在内容的处理上,主要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创新精神;一堂课内容丰富、充实,而丝毫看不出乏味,相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兴趣盎然,课后意犹未尽,实在难得。
根据课题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些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由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自主习得的。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本节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观察发现能力,使学生能从多种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活动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也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做出补充和交流,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伙伴。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