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一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框架

12-26 23:27:47   浏览次数:511  栏目:高一历史

标签:高一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一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高一历史必修一框架,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正面战场:①凇沪会战:1937年8-10月。坚守宝山县城的姚子青营长率500官兵全部牺牲,谢晋元副团长坚守四行仓库。②平型关伏击战:1937年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开赴山西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④枣宜会战:1940年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战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八课: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

  (1)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秋开始-1949年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展开(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指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并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A、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内容:

  ①规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

  (3)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中国诞生: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意义:

  ①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b c)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确立:①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②职能和地位: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②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③ 法律保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同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框架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