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47 浏览次数:229次 栏目:高一历史
一、设计思路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和我校“622、211”课堂模式的要求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对多媒体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我校的小班教学中,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语言组织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相对比较良好。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我利用学案的形式,在课前指导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准备本节课,课堂中通过小组自主展示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在服饰、饮食、建筑和社会习俗等四个方面在近代以来的变化原因及特点。同时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达到激励他人,锻炼自己的效果。当然在完成重点问题的处理中,我通过课堂小结从整体上评价并理清整节课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整理归纳、语言表达的能力,达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最后以四道由简到难的选择题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落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等几个时期,中国在衣、食、住和社会习俗方面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2、方法与途径:根据课本中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也可通过上网收集材料等方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分组完成四个方面的变化的展示,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通过对近现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变化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传统与革新并存、中西并存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既要兼容并包,又不崇洋媚外,妄自菲薄。
4、熟练制作和操作多媒体课件,全面、生动形象地展示衣、食、住等方面的图片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征
分析变化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将原因归类,大致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从中国社会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方面着手。而外因总的归结为一点,就是西方人生活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难点: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在难点的处理上,我用了一个颇具开放性的合作探究题,人们就中西文化的两种态度,让学生分别找出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足,再结合实际谈谈自身对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这样既处理了难点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来展示各组搜集的图片,因此我只准备了一些学生有可能忽略的图片,比如:晚清服饰中体现的等级森严的特点,我就准备了清朝官吏补服的图片,为学生做以补充说明。在制作课题的过程中,我特意为变迁的“变”设计了一个旋转的动画,以凸显本节课的主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对必修一和必修二前几个专题的学习,了解到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另一个视角来观察一下中国社会的变化,我们一起走进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中,体会近代以来中国的“变”化。(展示动画“变”)
(二)内容新授
1、四个小组根据学案的课前安排,分别由一位同学上讲台通过多媒体展示本组合作成果,由其他同学分析本组负责那部分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组织语言)
2、第五小组评价前四组的展示,并根据展示的图片将以上四个小组所回答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
(引入学生间相互评价的机制)
3、根据课前的预计,教师补充学生在展示中的不足
(出示清朝文官服饰中的补服)
向学生展示并说明品级越高的官员补服上的动物越稀有,体现服饰的等级森严的特点。
(出示衣服中西合璧的建筑,以动画的方式展示它是由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和西式洋房想融合而成的)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什么叫中西合璧。
(三)课堂小结
(多媒体出示课堂小结)
以上是我们从服饰、饮食、建筑和习俗等四个方面探究近代以来生活方式的变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演变特征,时代性和阶段性显而易见,我们大体可分为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时期。那么其不平衡性反映在沿海地区与内陆,城镇与乡村。在演变趋势上,只要体现为由封闭走向开放,有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逐渐融入世界潮流。最后在原因上归结为两个方面:一,内部原因,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社会的政治变革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的不同程度的共同作用。二、外部因素,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传入。就在这两种作用力之下,中国不断的融入世界,世界也在接纳着更多的中国文化,但在期间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同化,依然源远流长。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随堂练习题)
1、中国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 )
A 西装 B 长袍马褂 C 中山装 D 列宁装
2、 “ 新人向领袖像和来宾鞠躬,婚礼即告完成 ” 。 这样的情景多见于20世纪( )
A 20世纪初 B 三四十年代
C 50 — 70年代 D 八九十年代
3、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 “ 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 ” 。这里的 “ 夷气 ” 主要是指( )
A 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 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 园中皆为日式家具 D 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4、 “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 ” 这首诗所描写的现象发生在( )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