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47 浏览次数:523次 栏目:高一历史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人们迷茫、彷徨,美国站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有三条:“一、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二、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三、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
关于第一条道路,俄国已经尝试。但美国在罗斯福之前,一直对苏俄采取孤立、敌视和封锁,并不欣赏;再在罗斯福“新政”前,虽然美国共产党的势力有所增长,但客观形势并不成熟,尤其是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当时美国共产党人员不多,在工人中影响很小,且左右美国工人运动的劳联,也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手段。而工人也并不喜欢革命,把希望寄托在有所作为的新总统来代替“无为而治”的胡佛总统。而法西斯却是30年代的一种政治潮流,继1922年10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1931年,日本法西斯挑起“九·一八”,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在罗斯福就职之前的33天,即1933年1月30日,德国纳粹又掌握了政权。法西斯气焰十分嚣张,德、日逐渐成为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在大危机的催化下,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除原有合法的极右退伍军人组织“美国军团”和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外,危机期间建立了“黑色军团”“银衫军团”“美国法西斯协会”,他们在“社会主义”、种族主义或反共的伪装下,主张老师立独裁制度。当时有个后备役军官的秘密组织,认为胡佛镇压群众的手段还不够狠毒,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新总统办事不果断,他们就动手。得过诺贝尔奖金,拥有34个学位,当过3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对学生说:“极权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主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可见,法西斯主义在美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使美国面临政治危机。
是让法西斯主义猖狂行动,破坏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改变当时的现状,遏制法西斯势力的膨胀?以罗斯福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宁愿寻求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新模式,而不愿接受法西斯的暴力。因为美国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民主传的国家,早在1619年弗吉尼亚22名议员代表组成的殖民地议会制定了自己的法律,1620年茨茅斯“五月花”公约规定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美国建国后,从杰佛逊的民主思想、著名的《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和杰克逊的民主,再到内战时期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和葛提斯堡“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演说,从19世纪末的进步运动至老罗斯福的公道分配和威尔逊的新自由,无不充满着“民主、自由”的思想,且这些思想已深入人心。而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新崛起的思潮,在美国既没有历史的传统,也没有现实的基础,人们往往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加以抵制,不愿让这种带着“恐怖、暴力”的思想来破坏美国传统的民主思想。因此,虽然法西斯主义者“使美国充满纳粹宣传,孕育着反犹太人情绪”,但他们“未能颠覆民主政体,始终不过是一群偏激狂徒”。美国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即所谓的“新政”。
,高一历史美国的法西斯主义威胁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