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57 浏览次数:156次 栏目:高一历史
1.“已丑了,金牛叫;风雨顺,五谷笑;事如意,平安罩;身体棒,福寿到;亲满堂,欢乐绕……”这是2009年春节的祝福短信,其中的 “ 已丑 ” 、 “ 金牛 ” 等源自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D.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
4.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 .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B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 .汉代丝织业生产比较发达 D .汉代丝织品数量多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A .蒸汽机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内燃机
12.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主要媒介是
A. 强大的军事力量 B.先进的政治制度
C.领先的生产技术 D.价格低廉的商品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14.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创办洋务的重要代表人物,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千年未有之变局”他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这表明李鸿章
A .既主张办洋务,也提倡变革政治制度
B .为了和戎,必须变革制度
C .主张对外妥协退让,对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办洋务
D .在保留封建体制条件下,变更传统的做法,引进外国技术办洋务
15.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出现“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6. 1945 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 “ 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 ” 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 “ 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 ”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重压 B. 外国资本的侵蚀
C. 封建官府的排挤 D.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7.中华民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进音乐茶座和看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时尚
B .鞠躬、握手等礼仪的推广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 .民国初年,旧有婚姻观念有了完全改变
D .中山装流行,逐渐成为中西合璧的“国服”,为国人青睐
18.1887年,李鸿章修建津通铁路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这说明
A.铁路违背历史潮流 B.铁路扰民、夺民生计
C.铁路触动了封建落后意识 D.铁路花费太高
19.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