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57 浏览次数:714次 栏目:高一历史
7.简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原因。
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汉 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8.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9.明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如何评价“海禁”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原因:① 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 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 后来,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
评价: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10.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②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③ 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者
④ 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
⑤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