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57 浏览次数:661次 栏目:高一历史
布雷顿森林体系 含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背景 西欧国家实力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重要原因)
基础:美国的怀特计划
建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国际汇率)
世界银行(宗旨:前期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期全球性发展)
特征 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
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
作用 积极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国际贸易体系 特征: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建立:关贸总协定 概况: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变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正式机构,不能调节贸易纠纷。
宗旨: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
①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②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标志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原因 可能性 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
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必要性 经济发展需要
摆脱美苏争霸影响
过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于1958年成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1992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度)
1999年欧元问世
意义 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北美自由贸易区 原因 西欧、日本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美、加、墨三国各自的经济发展需要
过程:1994年由美、加、墨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意义 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原因 亚太地区为经济增长最快地区
经济区域化的推动
过程 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其首都堪培拉召开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该组织的成立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
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的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汉城宣言》
成就:地跨四大洲的亚太经合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概念:商品、资本、技术等跨国界流动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
过程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0C90s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原因 科技革命发展(交通和通讯)和生产力的提高(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
两极格局的结束(消除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疏通渠道)
影响(双刃剑) 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家具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
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的新一轮的扩张
二、全球化的标志性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由来:关贸总协定
成立:1995年
目的:促进各国开放市场,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意义 它的建立标志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调节贸易贸易纠纷
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三、中国加入世贸
概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
影响 世界:中国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中国 机遇 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生活水平提高
挑战:弱势行业会面临压力和挑战会受到冲击
,高一历史第八单元框架tag: 历史 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一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