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57 浏览次数:767次 栏目:高一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三个代表。
(6)科学发展观。
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5)新三民主义。
①背景:1912年以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②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③新发展的表现:革命的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国内违背民主共和的势力;克服了狭隘民族主义观念影响;革命力量,依靠民众。
④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在新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是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正确方法,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⑤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是核心;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1)发展过程:
时期 著作 主要活动和思想
探
索 五四时期 在北平,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回湖南,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土地革命时期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形
成 抗日战争时期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 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抗战胜利前后,毛泽东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发
展 全国革命胜利前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 规定了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过程 主要理论 其他理论
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2年中共十二大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tag: 历史 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一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