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57 浏览次数:235次 栏目: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知识竞赛题答案
1.(1)列宁的话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现实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不断地的探索。(2分)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分)
(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一党专政。(4分)
(3)特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1分)
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1分)
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向社会主义推进,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1)俄:新经济政策
美:罗斯福新政
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6分)
(2)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美:摆脱了经济危机,缓解了阶级矛盾,保留了民主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开除了国家敢于经济的新时代。
中: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实现小康。(6分)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3分)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戈尔巴乔夫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每点1分,任意答出4点,即可得4分)
启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曲折性的特点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每点1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得2分)
5.(1)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先进落后的物质文化之间的矛盾。
(2)大跃进时期。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6.(1)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分)
(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分)
(3)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8分)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7.(1)“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3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1分)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分)
8.(1)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分)
(2)内容: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经济方针。(3分)
(3)过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渐完善。(2分)
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3分)
,高一历史知识竞赛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