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57 浏览次数:771次 栏目:高一历史
1.“西周通过--------,从外在社会规范到人的主观情志实现全面控摄,以确保宗法等级秩序。”空格处应为
A.封建亲戚 B.制礼作乐 C.内外服制 D.以藩屏周
2.宋代以来,考古学者在某地先后发掘出了大量石制。骨制。铁制农具。刻有诸侯战争铭文的青铜器与刻有文字的龟甲。学者推断该地应是:
A .殷人的活动地域 B .西周的重要城市
C .春秋时的诸侯遗址 D .宋代的某个地区
3.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
年代(公元前) 已知任官人数 平民出身人数 平民出身所占百分比
772-633 130 29 22
632-543 223 57 26
542-464 163 49 30
463-344 77 41 53
343-221 120 67 56
A.分封制度的崩溃 B.推举制度的成效 C.社会阶层的变动 D.科举制度的影响
4.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 ” 。该时期是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5.宋代,儒家学者虽然开始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世界,但是其思想关注的焦点并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
A .宇宙本源 B .伦理纲常
C .君主权力 D .法律体系
6.朱熹认为人性本似明珠,与天理一致。这种认识直接源自于
A.kongzi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7.“ 著书多格言,结交尽贤士 ” ,他们称赞的是:
A .启蒙思想家 B .阿拉伯商人
C . “ 遣唐使 ” D .传教士
8.近代民主政治源自西方,而不是根生于中国的儒家传统,其主要原因在于儒家传统缺乏何种思想( )
A.民有 B.民治 C.民享 D.民本
9.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否定血缘在政治中决定性作用
B .完全否定了世袭政治这一传统
C .开始实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D .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
10.(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引自《前汉书》卷六十四上)为什么说主父偃的建议是“计”?因为
A.它不仅有利于刘姓政权而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B.它既提高了诸侯国的地位又满足了诸侯子弟
C.它以宣仁孝之道为由而行削弱诸侯力量之实
D.它用加强地方权力的办法来巩固中央的控制
11.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12.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 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C.民主平等总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人的重要来源
13.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
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 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高一历史针对性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