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上册文科历史期末试卷

高二上册文科历史期末试卷

12-26 23:18:37   浏览次数:837  栏目:高二历史

标签: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高二上册文科历史期末试卷,

  13.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 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14.马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15.“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这一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6.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 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 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8.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是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9.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 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20.“他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

  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列宁)。

  材料中的“他”是指

  A.达尔文    B.哈维    C.牛顿    D.爱因斯坦

  21.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 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美国控制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近代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理解,“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 “工商皆本”的意识     B.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C.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的主张     D.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的口号

  2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

  A.安全生产      B.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国力       D.禁绝西方文化

  24.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25.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高二上册文科历史期末试卷
《高二上册文科历史期末试卷》相关文章

tag: 历史   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