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12 浏览次数:605次 栏目:高二历史
C.理论体系完备 D.西学同儒学结合
1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因此他提出民生主义,其实质目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动员工农群众革命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 D.反对封建专制
19.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 B.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成
20.下列历史文献最能适应中国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争取自己的民主权利,也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建立民主制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21.推动英国议会改革的经济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经济全球化
C.工业革命 D.经济大危机
22.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是( )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国际工人协会
C.共产国际 D.联合国
23.下列法律中能吸收英国宪章运动和法国巴黎公社某些政治要求的是( )
A.美国宪法 B.法国1791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国1875年宪法
24.毛泽东说“边区是民主的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主要因为什么?( )
A.实行了“三三制”原则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实行了“整风运动” D.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25.下列属于蒋介石镇压民主运动制造的惨案的是( )
①校场口血案②下关惨案③李闻血案④皖南事变⑤五月流血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2分,共24分)
26.材料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此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儿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此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如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时,人民就有权利来废除它……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
材料三:“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并选举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依法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①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哪年发表的?有何历史意义?
②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哪年发表的?它有什么局限性?
③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哪年发表的?从材料看它确定的是什么政体?有何目的?
27.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劝学篇》
材料二:“天下人民四万万,庶士亿万,情为百端,才智甚广,皇上仅寄耳目于数人,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不敢竭尽,甚且炀灶蔽贤,壅塞圣听,皇上虽欲通中外之故,达小民之厄,其道无由。名虽尊矣,实则独立于上,遂致有割地弃民之举,皇上亦何乐此独尊为哉?”
──《公车上书》
材料三:“……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①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他们对西方民主政治各是什么态度?(6分)
②材料二中对皇帝的态度和材料三有何不同,你认为这种不同有哪些原因?(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
,高二历史选修2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