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初三历史教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914  栏目:初三历史教案

标签: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简介半岛的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分析讲解)(挂《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东南门户,紧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这里山多林密,地势险要。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是帝国主义竞相掠取的战略物资。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都在这里渗透,大战前法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额达40亿马克,英国约有5亿马克,德国约有20亿马克,奥地利的金融资本亦向巴尔干地区国家输出大量资本,拥有一定影响。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这个地区的资本输出相当可观,互相排挤,因此,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剧烈争夺的场所。这里多民族聚居,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经常发生纠纷。长期以来,又受土耳其的统治和奴役,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巴尔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巴尔干人民与土耳其封建统治的矛盾,巴尔干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其中,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到大战爆发的前夕,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了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那么什么事件成为了大战的借口呢?

[生]回答

[生]讲述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是它进行民族压迫的主要障碍和威胁,因此他们决定这次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人为假想敌人,来打击和威胁塞尔维亚人。奥匈帝国的这种挑衅和威胁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慨。民族主义军人团体黑手党决定刺杀斐迪南,以打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气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普林西波等几个青年接受了这个任务。6月28日,斐迪南偕同妻子检阅了军事演习。当参加完萨拉热窝市政厅举行完的欢迎仪式后,乘敞蓬车行至一个街口时,普林西普连发两枪,夫妻俩双双毙命,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师]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直接原因)。德奥把这个事件看成是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趁机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师](概述)萨拉热窝事件后,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地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奥匈帝国经过与德国策划,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决心以此事件为借口吞并塞尔维亚。并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奥,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这样,大战就全面爆发了。

[师](课件演示这个英语资料和133页地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说:“Europebecamea‘powderkeg’,waitingforthesparkthatmakeitexplode.[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巴尔干半岛)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

3.刺杀斐南迪大公及其妻子的刺客普林西普在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我看到了我们的人民每况愈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对我产生了影响。”你怎样评价这件事?(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训很深刻,后果是灾难性的。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搞个人行刺等恐怖手段,并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良策,而且往往会造成灾难,铸成历史大错。我们应反对个人恐怖手段。)

4.哪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大战爆发后,哪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背离了原先参加的军事集团?(意大利)

[师]我们应如何评价意大利的参战?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开始讨论。

[生]讨论、回答

[师]1882年,意大利加入到了德奥军事集团,原属同盟国成员,但由于矛盾重重,一开始就是个最不稳定的成员。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利用意大利在财政和经济上的困难,采用先打(关税战)后拉(贷款),并配合其他灵活外交手段,使意大利实际上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事先未同意大利磋商,有悖于三国同盟约,拒绝参加对协约国作战,于8月3日宣布中立。战争初期,意大利同交战双方都提出过领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双方进行讨价还价,由于协约国爽快地答应了意大利的要求,于是,意大利于1915年4月26日在伦敦同英、法、俄签订了四国秘密协定。5月23日,对奥匈宣战。意大利的三心二意、望风使舵,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发动一战,完全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而言,只有利益的结合,而毫无信义而言。所以,我们说,一战实际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争夺战。

[师](多媒体显示)凡尔登战役

[师](解析)第一次大战开始后,法英军队同德军在西线展开了激战,西线战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主要战场。1914~1915年,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急于改变战场局面。1916年,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向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发动了进攻。凡尔登是法国的著名要塞,是通向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德军进攻凡尔登,要把它变成“碾碎法军的磨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