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101次 栏目:初三历史教案
资料:卓别林和《大独裁者》
查·卓别林(1889—1977),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享誉世界的喜剧大师。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喜剧演员家庭。因父亲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岁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一天,伦敦游艺场一名主要喜剧演员病了,经理要卓别林饰演流浪汉救急,从此显示了艺术才华。1907年,17岁的卓别林成为伦敦丑剧闹剧剧团的一名喜剧演员。三年后,卓别林随剧团赴美国演出。由于他演技精湛,后来,美国电影制片公司聘他为演员。当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相继公演后,他逐渐成为受人欢迎的影坛明星。卓别林的影片代表了整个无声片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他扮演的那个蓄一撮小胡子、头戴小礼帽、脚穿大皮鞋、短衫肥裤、手持细长手杖的富有喜剧性的流浪汉形象,家喻户晓,流传甚广。人们看他的影片不仅能够捧腹大笑,而且还能在笑声中涌出同情弱小的善良泪水。卓别林用自己最有力的形式──影片以及片中各类喜剧人物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讽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给人带来的可悲、可笑和无奈,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恶瘤──法西斯主义。正因为如此,他的著名影片《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在给他带来极高声誉的同时,也使他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尊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天,卓别林从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希特勒禁止卓别林拍的影片在德国上演,原因是卓别林同希特勒的形象太象了。他开始觉得好笑,继而萌发了拍一部片子,把希特勒嘲弄一番的想法。于是,他开始编写剧本,名为《大独裁者》。他在《大独裁者》中扮演了两个角色:希特勒和一个小犹太理发师(仍是小流浪汉的形象)。又请了一位爱尔兰演员演墨索里尼。为了拍摄这部讽刺纳粹的笑片,花了两年时间,用了200万美元。影片拍完,二次大战已经爆发。这时,一些纳粹分子给卓别林写去许多恫吓信,扬言只要上演就要在剧院扔臭气弹、向银幕开枪。卓别林只得请码头工人到电影院去维持秩序。《大独裁者》终于在纽约两家戏院正式上映了。观众们看得如痴如狂。人们看到希特勒这个独裁者的小丑形象,都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这两家戏院连续放映了15个星期,仍然场场满座。后来,在英国上演,也打破卖座纪录。
资料:电影艺术的发展
19世纪末的科技浪潮,为电影艺术的问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895年,爱迪生和路易·卢米埃尔几乎同时在美国和法国发明了能拍摄和放映活动影片的机器,翌年底,电影已经完全脱离实验阶段,与观众见面。进入20世纪后,电影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艺术。
20世纪前半期,西方电影事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形成期和成熟期两个时期。1927年以前是形成期,电影经历了由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并形成视觉语言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欧的艺术电影略占优势,尤以法国较为突出。大战爆发后,未遭战火摧残的美国电影迅速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地位,并沿着剧情电影的方向发展。大战结束后的10年内,美国影片在世界各国占着上映节目的60%-90%。在西方电影的成熟期,电影技术有两个很重要的突破。1926年8月,华纳兄弟制片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音画同步的配乐影片《唐璜》,不过只有音乐,没有对白。翌年10月,该公司又推出阿兰?克劳斯兰德摄制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插入了道白和歌唱。这些标志着电影事业进入了有声电影时代。1935年,美国彩色电影《浮华世界》问世,又标志着彩色电影时代的来临。自此,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和色彩三大元素。
在西方电影史上,存在着写实主义和技术主义两个传统。写实主义者主张到现实的场景中去,一般不搞完整的电影剧本,强调在拍摄中随时发现戏剧性元素,重视演员的即兴灵感的作用和自然流露的情感,反对演员的刻意表演。他们不重视电影的娱乐价值,否定主观的教育和宣传意图。技术主义者则把娱乐观众、进行某种教育和宣传作为制片的目的,把技术或技巧放在重要地位。他们主张精心编写剧本,在摄影棚里采用貌似真实的布景和演员的刻意表演,充分利用蒙太奇等手段,给观众制造出完美的生活幻觉,唤起观众热爱、痛恨、赞成、反对、快乐、痛苦等强烈情感。这两个传统各具特色,但又互相交叉,优秀的电影作品往往融合两者的长处。
好莱坞电影是技术主义传统的典型代表,好莱坞电影城是技术主义电影的世界性基地,获得了“世界电影王国首都”的称号。随着大量的技术主义电影从好莱坞涌出,观众从中感觉到了一种“似是而非的真实”和“梦幻中的现实”,因此好莱坞又获得了“梦幻工厂”的外号。好莱坞在电影发展的成熟期中首创了制片厂制度和明星制度,设立了闻名于世的奥斯卡金像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演员。除了卓别林主演的一批电影外,好莱坞还生产了不少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影片,以及一些色情和凶杀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末,美国电影曾出现危机,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也于1951年解体,影片产量不断下降。但是70年代由于一批年轻导演的崛起,好莱坞克服了危机,又生机勃勃地发展起来。好莱坞电影就像多元化的美国社会一样,纷繁复杂,斑驳陆离,反映着美国的梦想和愿望,显示着美国文化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成为美国社会情势的晴雨表。战后美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从麦卡锡主义到水门事件,从冷战到越南战争,从种族冲突到女权运动,都在电影中折射出来;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纪实化思潮、传统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各种各样的哲学思潮、美学观念、艺术风格相互交替,同时并存;政治片、灾难片、战争片、西部片、科幻片、伦理片、暴力片、歌舞片、怀旧片等各种类型的影片轮番登场,在奥斯卡奖的角逐中各领风骚。好莱坞电影的特点之一,是既保持商业电影的气息,善于把握观众心理,迎合大众时尚,获取高额利润,同时又不惜工本,用大制作、高科技、名导演、大影星来生产和制作影片,参与世界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17-19课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tag: 科学技术 初三历史教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