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一章 先秦时期

第一章 先秦时期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312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一章 先秦时期,
【答案】A
【解析】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官职,故www.quxue6.com于官名。
3.(20xx年江苏历史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D
【解析】从“九鼎”在夏商西周三代统治者手中的流转可知,它们是国家统治权力的象征。
4.(20xx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答案】B
【解析】人性本恶,所以要用严刑峻法,这是荀子思想与法家相通之处,故选B。
5.(20xx年山东基本能力26)《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A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答案】A
【解析】从题中“面见”蔡桓公而知其病性,突出诊断法为望诊。
6.(20xx年浙江自选模块题号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说历史现象的原因。(4分)
【答案要点】
(1)“诱”因: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受诱”因:“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原因: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
【解析】从强国措施及结果角度分析商鞅“诱”三晋之人的原因和结果;从民众利益角度分析三晋之人受“诱”原因。从强兵措施及效果角度分析秦国兵强马壮的原因。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区分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行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王位世袭制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通过“父终子继”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王位的继承。
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本本质上仍是私有制,国有即“王有”。 
3.“春秋无义战”讲的是春秋时期战争的性质,但它在客观上有利各诸侯国实力增强,发展生产,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4.儒家学派代表的阶级利益,春秋晚期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孟子、荀子体现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5.《五经》是指《诗、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中只有《春秋》为孔子所著,其余都经过了他的整理和编订。
二.方法点拨
1.复习本单元要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集中表现为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分封制的推行,大大发展了奴隶制王朝的势力,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崩溃。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例如,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导致了各诸侯国经济的发展,力量对比变化、思想文化活跃,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同时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
3.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4.注意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如分封制和井田制曾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发展和繁盛,但也正是它们在奴隶社会后期成为没落与分裂的重要因素 。
5.贯穿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如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析、对商鞅与韩非子法治思想两面性的分析、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中进步内容和落后内容的分析。
【知识网络】
             
      远古社会(不作考试要求,略)

王朝更替:禹建夏;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建周;犬戎破镐京。


重要制度: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


社会经济:农业水利;青铜铸造;商业和城市。

 春秋争霸:齐桓公首霸、晋楚城濮之战、楚王问鼎、吴越争强。
          政治斗争 卿大夫夺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兼并: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越长平之战。
                      农业:铁农具、牛耕、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经济发展 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剥削方式改变:由公田到私田(奴隶制剥削到封建剥削方式)。
          春秋:“相地衰征”、“初税亩”。
社会变革
          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第一章 先秦时期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