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先秦复习,
15.(06上海22)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 )
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提出屈原的诗“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属于抒情诗。而题干中明确“南方倾向于抒情”。在四个选项中,最大程度体现南方的是C项。也可根据教材知识,屈原是楚国人而做出正确选择。
16.(06上海文综9)《孙子兵法•伐谋篇》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正确理解这段话的选项有 ( )
①孙子主张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②孙子注重战争中智慧的作用 ③孙子注重战争中交通的作用 ④孙子强调武力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解题时首先应读懂材料,然后再结合材料内容与备选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经过分析可知:①②符合材料的内涵,③在材料中未能体现,④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故选A。
17.(05上海Ⅰ)“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 )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答案 C
解析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本题答案为C。
18.(05上海21)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右图是一尊可保存
火种的陶质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 ( )
A.山顶洞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半坡氏族遗址 D.北京人遗址
答案 C
解析 考查原始社会用火知识及考生的识图能力。陶器发明于新石器时代,选项中的A、B、D均属旧石器时代;半坡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他们的陶器上存在各种彩绘的图案花纹,称为彩陶,据此可判断图片中的陶器可能出土于半坡氏族时期。
19.(05上海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 )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 B
解析 考查我国奴隶社会青铜器铸造的相关知识及考生的比较能力。注意审准题目暗含信息,我国中原地区青铜器最鼎盛时期是商周时期,据此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
20.(05新课程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只要准确记住了生铁冶炼技术的历史演变便不难得出答案。
21.(05江苏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孔子的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是“仁”的学说。①③是“仁”的学说的体现,而②是“礼”的学说的体现,④是教育方面的观点。
22.(04上海3)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 C
解析 本题题干中所引的名言,显然是强调了一种“重民”思想。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先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