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176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背景:国际 + 国内。
五四运动 经过:导火线、爆发、转移、初步胜利。
意义:性质、力量、功绩、范畴、开端等。
成立条件:阶级思想、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外部条件。
中共一大:中心内容、奋斗目标、历史意义。
中共成立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月—1923年2月。
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
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
兴起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北伐胜利进军。
发展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反帝斗争成果(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国民党右派加紧篡权。
失败 两次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考点测试】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 后,列强支持 ,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方面: 进一步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里掀起 ,维护专制。
2.过程:
(1)前期:
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 。西方的 、 是指导思想。 是主要活动基地。
② 内容:提倡 和 ,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 ,反对旧文学。
③实质: 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2)后期(新发展):
①先进知识分子分化,一部分人极力宣传俄国 。
②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 。
3.评价:
(1)积极方面:(略)(2)消极方面:脱离群众;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考点二 五四运动
1.历史背景:
(1)国际:①一战期间, 、 加紧侵略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② 的胜利,给中国的解放指明了道路。 ③ 上中国外交努力失败成为导火线。
(2)国内:①根本原因: 的反动统治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②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的壮大。③思想基础: 的开展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经过:
(1)第一阶段:1919年五月四日——六月三日于北京,主力、口号、结果。
(2)第二阶段:1919年六月五日——六月二十八日于上海,主力、内容、结果。
3.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 的革命运动。
——是先锋, ——是主力, ——起了领导作用。
(2)伟大功绩:“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