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147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小题4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的目的固在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
……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材料二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产)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
——引自蒋介石《新年文告》中的几段话(1949年1月1日)
(1)“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指什么?(2分)“今日时局”是一种怎样的时局?(1分)
(2)蒋介石提出所谓“和议”条件的要害是什么?(1分)
(3)蒋介石提出的“和议”的目的是什么?(1分)
(4)据以上材料,判断蒋介石提出“和议”是否真诚(1分)?从材料中找出两个证据加以简要说明(2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实……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1分)?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
(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1分)?如何做出这一选择的(2分)?
(4)材料三是在怎的背景下提出的(1分)?其中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你是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的(1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对政府政片面的希望所能达成……只要共党一有和平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蒋介石《新年文告》(1949年1月1日)
材料二 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位给李宗仁或者国民党内其他较有前途的政治领袖。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材料三 两条路摆在南京国民政府及其军政人员的面前,“一条是向蒋介石战犯集团及其主人美帝国主义靠拢。这就是继续与人民为敌……一条是向人民靠拢,这就是与蒋介石战犯集团和美帝国主义决裂,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立功赎罪,以求得人民的宽恕和谅解。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摘自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1949年4月4日
(1)蒋介石为什么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1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
(2)司徒雷登为什么建议蒋介石下台(1分)?结果怎样(2分)?
(3)毛泽东1949年4月4日文告发展的背景是什么(2分)?李宗仁南京政府选择了哪一条道路(1分)?标志是什么(1分)?
24.(12分)20xx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xx—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表明党和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tag: 战争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