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282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③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不利条件:①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②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③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4.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评价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5.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既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又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②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不仅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③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④各民族各地区和中外之间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知识拓展综合】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第一: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第二:名称www.quxue6.com: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名。
第三:内容: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
第四: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2.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3.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经营形式
(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4.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宋元时期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纸币最早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徽商晋商等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二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不同的特色。秦汉至唐,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相关文章

tag: 山东省  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