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282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文章来
源 w

 山东省20xx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经济及三农问题
【课标考纲考点】
(1)铁犁牛耕   曲辕犁和筒车   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兴建   井田制  均田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  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金属冶炼技术及成就   丝织与棉纺技术的进步   烧陶与制瓷   瓷都景德镇  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的出现   从坊市到城镇的发展   货币的演变   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与“闭关锁国”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缓慢发展
(5)《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  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土地改革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专题知识梳理】
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
 类别 具体成就


业 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唐代曲辕犁和筒车
 水利工程 都江堰、郑国渠 、白渠、坎儿井
 土地制度 西周井田制、西汉、曹魏的屯田制以及北魏、隋、唐的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业 金属冶炼 商周青铜铸造、春秋、冶炼生铁和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用焦炭冶铁
 丝织与棉纺 汉代获得“丝国” 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在元明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制瓷 新石器时代陶器如彩陶,黑陶,白陶等;制瓷技术: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进入成熟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彩瓷;明代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和珐琅彩。


业 城市(市场) 城市发展虽商业发展而繁荣。
秦汉至唐,“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多是政治中心,多在官府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货币 贝壳、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五铢钱、开元通宝、宋代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1953年起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主要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决策。
核心内容 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着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原则及认识 必须实事求是,合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知识点拨】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表现

2.如何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的原则,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
中国古代王朝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传统治国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跃进,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中国社会落后的原因之一。

[1] [2] [3] [4] [5]  下一页

,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山东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相关文章

tag: 山东省  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