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七章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七章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961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七章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
①辽东战役:日军两路进攻;聂士成徐邦道率部抵抗;赵怀业龚照屿临阵脱逃。
②威海战役:“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战争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挑起的侵略战争。
4.中国战败原因:
(1)主观: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妥协退让。(根本)
(2)客观:日本制度先进、准备充分、蓄谋已久。
(3)具体:中日双方军队建设差异巨大。如:中国将领素质低下;中国军事装备落后;中国军费筹备困难等。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签订:
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  代表: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
2.内容:(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1)割地:辽台澎湖割地;     (2)赔款:赔偿白银两亿;
(3)开口岸:沙重苏杭通商,日本轮船入内;
(4)设工厂:口岸开设工厂,运销内地免税。
3.危害:
(1)危机加深:破坏主权,严重掠夺,刺激野心,危机加深。
(2)控制命脉:加剧负担,大借外债,控制命脉。
(3)深入内地:口岸开放,深入内地。(重庆:长江上游)
(4)阻碍发展:在华设厂,阻碍发展。
4.影响:
(1)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三国)
实质:反映出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既勾结又斗争,一切以国家利益为转移 。
(五)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舆论斗争:全国人民斥责卖国,台湾人民发布檄文
2.军事斗争:台湾义军与黑旗军配合
3.台湾人民抗日地点:(由北向南见图)新竹大甲溪,八卦(山)嘉(义)台南。
4.意义:体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理解: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1)侵华方式改变:战前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本输出为主;
(2)侵华格局改变:战前英法俄为主;战后日德加入;
(3)列强关系改变:战前勾结较多(默许、纵容);战后斗争较多(干涉还辽、日俄战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矛盾尖锐;
(2)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自发反侵略斗争)
2.标志:(序幕)1898年,赵三多,率众攻打山东冠县蒋家庄教堂
3.口号——“扶清灭洋” 
(1)性质:反帝爱国性质;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3)辩证分析:
①扶清:利于争取官军,但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
②灭洋:能够动员群众,却有笼统排外色彩。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概况:
(1)由山东转移到直隶。    原因:袁世凯血腥镇压。
(2)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    原因:慈禧太后暂时默许、利用。
“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剿抚两派分歧;端郡王载漪伪造照会)
(3)义和团英勇抗击侵略。   原因:不计旧怨,以民族大局为重。
(4)义和团运动失败。      原因:中外联合绞杀。
2.清政府策略:  镇压→招抚(控制利用)→铲除
3.败因:
(1)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如:放松警惕;笼统排外;愚昧迷信)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4.性质:
(1)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2)以农民为主体的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含于“亚洲觉醒”中)
5.意义(地位):
(1)显示了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巨大力量;
(2)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3)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简况:
(1)一次进犯狼狈逃回。  (西摩尔;  廊坊、杨村)
(2)二次进犯占领天津。  (聂士成阵亡;  都统衙门)
(3)占领北京暴行累累。  (瓦德西;  联军司令部)
二鸦——咸丰帝逃往避暑山庄;  八联——慈禧、光绪帝逃往西安。
2.结果:中国战败签约。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约的有:《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四)《辛丑条约》及影响
1.时间、签约国:1901年,11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荷西)
2.内容:
口诀一:前(钱)进(禁)宾(兵)馆外商出新(辛)丑。
口诀二:赔款四亿五;划定使馆界;拆台驻沿线;禁止人民反;改设外务部;修订旧条款。
3.危害:
(1)赔巨款→勒索搜刮人民困;(2)使馆界→使馆界是大本营;
(3)派驻兵→控制清府压人民;(4)禁民反→镇压反帝成帮凶;
(5)外务部→外务使清行卖国;(6)修条款→扩大侵略更方便。
4.影响:
(1)卖国到家: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深渊到底: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比较与归纳:
1.二鸦、八联的相似点:
(1)都有英法参与侵略;(2)侵略军都占领过天津、北京;(3)都设立了殖民统治机构;
(4)都在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5)中国皇帝都逃出北京;(6)中国战败签不平等条约。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了半殖半封;
(2)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半殖半封;
(3)甲午中日战争,半殖半封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半殖半封完全形成。
(2)中国国内各阶级的救国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一次典型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基础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三.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和顽固派
1.出现背景:清政府内部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内忧外患局面,出现了不同的主张。
2.两派比较:
(1)目的相同: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2)方式不同: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3.运动条件:
(1)慈禧暂时支持;(2)总理衙门领头;(3)汉族官僚推行(地方督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七章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