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七章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保国会成立: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其依据:①有目的:发展 ,资产阶级参政议政;②有纲领:保 、保 、保 ;③有组织: 、 设总会,各地设分会。
(3)变法开始:光绪帝颁布《 》。 (光绪帝不是资产阶级的皇帝)
(4)变法内容及作用(口诀)①政治:上书裁冗员废旗权→参政 ②经济:设局奖发明编预算→发资 ③军事:裁绿营征兵设海军→强军 ④文教:办学废八股译馆留→兴文
(5)评价:
①进步:三利一打三拥护(利于 发展,利于 ,利于 参政,打击 制度;民族资产阶级、 和 拥护。)
②局限:三种主张未实行(新政内容没有涉及 、 、 等君主立宪主张。)
5.戊戌政变——变法结束
(1)政变原因:新政触犯了慈禧为首的 利益。
(2)政变手段:(口诀)
任命亲信控京津;控制 ;垂帘听政囚光绪;捕杀新人废新法;保留 。
6.历史意义和教训
(1)历史意义:① 改良——符合历史趋势;② 运动——首要救亡图存;③ 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主要功绩)。
(2)失败原因:
按课本关键词:①软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妥协性,使他们缺乏 斗争的勇气,只能采取 办法来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②寄托: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 身上。③幻想:对 和 抱有幻想。④脱离:脱离了 。
简要归纳:主观方面主要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客观方面主要是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3)教训: 道路(君主立宪制)在半殖半封的旧中国行不通。
考点五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尖锐;② 斗争风起云涌。
(2)标志:(序幕) 年,赵三多,率众攻打山东 县 庄教堂
(3)口号——“扶清灭洋”:①性质: 性质;②主要矛盾: 与中华民族的矛盾;③辩证分析:扶清——利于争取官军,但放松了对 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群众,却有 色彩。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概况:
①由山东转移到直隶——原因:袁世凯 。②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原因:慈禧太后暂时默许、 。③义和团英勇抗击侵略——原因:不计旧怨,以 为重。④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绞杀。
(2)清政府策略: → (控制利用)→
(3)败因:①主观: 的局限性。②客观: 联合剿杀。
(4)性质:①农民阶级自发的 运动;②以 为主体的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含于“亚洲觉醒”中)
(5)历史功绩:①显示了 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巨大力量;②粉碎了列强 的狂妄计划;③加速了 的崩溃。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1)简况:①一次进犯狼狈逃回。 ②二次进犯占领 (殖民机构: )。
③占领 暴行累累(殖民机构: )。
(2)结果:中国战败签约。归纳: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有:《 》、《 》和《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七章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