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题例、解析

2017届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题例、解析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196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题例、解析,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太宗时期
1.B 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2.B ①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④与新中国成立有关。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
3.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3.D 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习俗,可得出正确答案。
4.“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4.C 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科学性。②③说法错误。
5.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5.C 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6.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6.A由材料中端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可知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等,但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制、月下歌舞觅偶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都是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7.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7.A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贫乏。 
8.《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C弓}文出自《东京梦华录》,北宋建立后将开封改名为东京,作为都城。可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中秋之夜的繁华和赏月习俗。
【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莱萸等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
    9.C九在0至九这十个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重阳,又与“久久”同音,故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寓意。从材料中的“宜于长久”,也可分析出正确答案。
【国庆节】
国庆节,即国庆纪念日,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它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10.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美国——7月4日——《独立宣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2017届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题例、解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