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47 浏览次数:845次 栏目:高一历史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实际上是美国政府“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全面开始的标志。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 实施马歇尔计划
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3)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5)成立华约组织
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后来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也正式形成。
(三)、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美苏激烈对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A德国分裂
1949年5月,柏林封锁刚刚结束,美国便支持西德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根本法》,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着在苏联的支持下,东德于同年10月也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样,两个德国的局面便形成了。
德国的分裂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密切相关的,是美苏对抗“冷战”的结果,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分裂的根源是美国的霸权政策。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
B.朝鲜分裂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依据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的协议,分别进驻朝鲜南部和北部,其分界线是北纬38度线。经过长期的对峙,1948年8月在朝鲜半岛南部先行成立了大韩民国。次月,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C.古巴导弹危机
2、两强长期处于均势,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 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A内因: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
B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结果:
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 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2、史实: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
提出: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正式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要任务和行动纲领(政治: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经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20世纪70年代kai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③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概念: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典型 波兰 (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德国 (1990年,两德统一)
4)、原因
历史根源: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