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提纲

12-26 23:15:57   浏览次数:407  栏目:高一历史

标签:高一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一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提纲,

  【知识整理】

  一、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的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1)核心思想:“仁”和“礼”。

  仁—①内涵:即“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所有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②途径: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评价: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礼—①内涵:即“克己复礼”,使自己行为符合“礼”的准则,“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②途径:“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矫正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③评价:“礼”的实质是恢复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维护奴隶制,是消极保守的思想。

  (2)政治思想:①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②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鬼神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教育情况;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方法:学思结合,独立思考;④学习态度: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3.孔子思想的特点:既守旧又维新,既复古又开明,具有双重性。

  4.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1)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2)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二)老聃与《道德经》

  1.老子的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2.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①核心观点:a.“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b.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b.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c.主张“守静”,“以弱胜强”。

  (2)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②“小国寡民”:主张原始纯朴小国寡民消极思想,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具有保守性。

  3.老子思想的地位:积极—(1)老子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道”);(2)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牛耕推广。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思想:(1)政治思想—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②提出“民贵君轻”主张。(2)主张人性本善说;(3)倡导“养浩然之气”(义利观)。

  2.孟子地位: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3.荀子思想:(1)自然观—①“天行有常”(朴素的唯物思想);②“制天命而用之”。(2)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教育。(3)政治思想:礼法并施(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三)墨子与墨家

  1.墨子思想:(1)“兼爱”。孔子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子主张兼爱则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2)“非攻”,反对不义兼并战争。(3)“尚力”。(4)“节用、节葬”。

  2.墨子思想的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时期,墨家成为显学;战国以后,墨家地位下降。

  (四)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思想:1.“齐物”的观点。万物齐一,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反映了没落贵族悲观失望,完全丧失了探求真理的信心)

  2.人生观—“逍遥”“无所恃”,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反映了没落贵族逃避现实、去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3.自然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五)韩非与法家

  1.韩非思想:(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历史观),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变革观)。

  2.韩非思想的地位: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外儒内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孙膑与兵家

  1.春秋时期,孙武著《孙子兵法》,提出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

  2.战国时期,孙膑著《孙膑兵法》,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的意义

  1.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 [2]  下一页

,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提纲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 推荐